浙江教師資格證幼兒面試題本梳理:《小木偶》
- 時間:
- 2019-11-20 14:09:51
- 作者:
- 婁老師
- 閱讀:
- 來源:
- 浙江省教師資格證




彈唱專項有它自身的特點,它不僅要求我們要掌握必要的鋼琴彈奏技能,為兒歌配上合適的伴奏,邊彈邊唱,同時還要具備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教學方式設計一次教學活動的能力。
本次題本梳理包括四個部分:題本展示分析、活動目標確立、活動重難點的確立以及活動設計思路展示。
一、題本展示分析
大家可以在PPT上看到,我們的題本主要有三大部分,基本信息、內容、以及基本要求。在抽題過后,大家首先要去核對一下自己的基本信息: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是否準確,如有問題一定要及時和考場工作人員反映。接下來呢,我們要先去看一下題本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題目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那大家可以看到,這里的基本要求大概包括三點:
(1)彈唱歌曲。
?、偻暾?、流暢地彈奏,節奏準確。
?、诟鶕撉俟澴嘤泄澴嗟嘏浜线M行演唱,并唱對音準。
?、鄹鶕柙~進行動作創編。
(2)模擬面對幼兒教唱歌曲。
教唱的方法基本適合3-4歲幼兒的特點,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適合幼兒的能力水平。
這一要求主要是在考察考生的教學能力,在教學設計和試講過程中要體現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要適合3~4歲幼兒的年齡特點,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適合幼兒的能力水平,避免枯燥乏味無技巧性的教唱。
(3)請在10分鐘內完成上述任務。這就要求大家在試講的過程中把握好時間,不要過長,避免超時。在看完了基本要求之后,就要去大致瀏覽一下題本的內容,看看我們抽到的歌曲簡譜是幾幾拍的,大概有幾個樂句,歌詞大意是什么,做到心中有個大概,可以去構思一下接下來的試講環節。那么以上便是給大家介紹的題本展示的部分。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
下面,知道了題本內容之后,我們就要根據要求設計活動過程了,那我們在進行活動之前,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目標的確立,我們進入今天的第二個部分——活動目標。
我們在設置幼兒園的活動目標時,基本上遵循的都是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學說,將目標分為認知、技能以及情感三個部分,我們可以看看PPT中對于《小木偶》這首歌曲的目標設定。當然,這是作為一個參考,目標的設定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大家只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發展水平去合理制定即可。我們來簡單地看一下這個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小木偶》的歌詞內容,感知歌曲的2/4拍的特點。
2.技能目標:能跟著鋼琴一起唱出節奏變化,能結合歌詞做出對應動作。
3.情感目標:喜歡《小木偶》的歌曲內容,體驗小木偶遇到不同事物的活潑、喜悅之情。
之所以將目標設定為上述展示目標,主要是對歌曲內容進行的針對性設計,同時考慮到本首歌曲要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所以除了設定幼兒演唱歌曲的目標外,還設定了用動作表達歌曲的目標。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目標確定以后,我們要去區分這三維目標中何者為重點,何者為難點,那如何去區分呢,我們來看第三部分——活動重難點的確定: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活動的重難點是由活動的目標而得來的,也就是說我們要在活動目標的基礎上去確立重難點,這是我們確立重難點的第一個依據。其次我們知道幼兒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并不是設定的所有目標都可以在一次活動中完美的實現,有些目標對于幼兒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多次活動鞏固。在學習歌曲方面,幼兒最容易掌握的是歌詞,其次是節奏,最后才是旋律及音準。因此一般來說,在歌唱活動中,重點是讓幼兒了解歌曲的內容,體會歌唱活動的快樂,也就是把重點放在情感以及認知上,那么難點就是需要幼兒發揮創造力的部分、把握音準的部分,因此我們的難點就可以定為讓幼兒根據歌曲內容做出對應動作,也就是把難點放在技能上。
四、教學思路展示講解
好,確立了目標以及重難點之后,我們的活動就有了方向,如何去實現我們的目標呢?——在活動中實現,因此接下來就到了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我們的活動過程思路的展示。
首先我們要明確,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包括三個部分:導入部分、展開部分以及結束部分。
首先我們來看導入部分,良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導入環節可以迅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為順利開展活動做好鋪墊。我們通常采用的導入形式有很多,兒歌導入、故事導入、謎語導入、游戲導入等等。那在《小木偶》這個歌唱活動中,我們采用的是發聲練習導入的形式,教師帶領幼兒唱《火車來啦》引出本次歌曲主人公—小木偶,為活動做好準備。
導入過后,就到了活動展開的部分,我們的活動展開一般包括三到四個環節,那不同的老師在設計活動展開部分的時候思路可能不盡相同,但是我們需要明確,雖然這個過程不是完全固定的,但是它卻必須要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規律進行設計,體現幼兒由易到難的學習過程。那么PPT中所呈現的呢,是老師為大家梳理的一個大致的流程,大家在設計的時候可以借鑒這個思路,但是也不能生搬硬套。
首先來看第一個環節,我們在進行歌曲教學的時候第一步要先讓幼兒去了解歌曲的大概內容是什么,因此第一步,我們可以教師示范演唱,通過邊彈邊唱的形式,既實現了我們在前面看到的“完整彈唱”這樣一個基本要求,又可以讓幼兒初步地感知歌詞的內容。在唱完歌曲之后,我們可以借助掛圖進行一些啟發式地提問,這樣的形式符合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通過色彩鮮艷的圖片感知內容。那初步了解歌曲的大致內容之后,我們就可以開始教唱歌曲,幼兒進行學唱了。因此在第二個環節,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幼兒去學習演唱該歌曲。在這里呢,我們首先采用圖譜教學的形式,邊看圖譜邊打節拍,因為對于幼兒來說對于歌詞和節奏的把握要易于對音準的把握。那在根據圖譜掌握好歌曲節奏之后就要去掌握歌曲的旋律了,這里,我們采用教師完整彈奏歌曲,請幼兒試著跟唱一遍,然后以分角色演唱或接唱等形式來幫助幼兒學習歌曲。
在幼兒學習了演唱歌曲之后,大部分的幼兒都能大概地唱出歌曲,因此我們的第三個環節就是一個鞏固幼兒學習的過程。那么如果說前兩個環節相對較固定的話,那么第三個環節就比較靈活了。因為這里我們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幫助幼兒鞏固對于歌曲的掌握。比如說可以通過創編動作,可以創編、仿編歌詞,還可以帶領幼兒進行音樂游戲等等。讓幼兒有創造性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邊做動作邊唱歌,鞏固對于歌曲的掌握。
活動開展到這里,就差不多要進入尾聲了,接下來就是我們的結束環節。最后教師總結,讓幼兒的身心回歸平靜,起到放松作用,教師總結本次活動中幼兒的表現,運用趣味性的鼓勵語鼓勵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結束本次活動。
活動結束了以后就是延伸部分,此次我將活動延伸至區角,在閱讀區投放了有關小木偶的故事繪本,請小朋友們去了解小木偶更多有趣的事情,同時也遵循了動靜結合的原則。
